院所介紹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旱作農業研究所(衡水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隸屬河北省農林科學院和衡水市委市政府雙重領導。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區,始建于1955年。主從事農作物新品種選育及配套技術研究,抗旱鑒定、旱作農業及節水技術研究,農作物病蟲害生物防治及授粉熊蜂和天敵昆蟲的繁育、生產、應用技術研究。現有職工108人,其中博士12人,碩士27人,正高級職稱22人,副高級職稱29人,河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享受河北省特殊津貼3人,入選省“三三三人才工程”專家16人,國家和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3人、試驗站站長10人。
機構設置 設有小麥、玉米、棉花、谷子、牧草育種,抗旱鑒定、節水技術、生防技術、生物技術、油料研究、馬鈴栽培技術等10多個研究室;設有辦公室、黨辦室、科技管理科、財務科等管理科室,建有旱作節水農業試驗站和海南三亞南繁試驗站
科研方向 國繞華北地區水資源匱乏,已成為嚴重制約農業生產發展的突出問題,以抗旱節水為主攻目標,以肥水高效利用為核心,主要開展農作物節水高產抗旱新品種選育、旱作節水農業技術、作物病蟲害生物防治及熊蜂授粉技術研究等工作。與中國科學院、中國農科院、中國農業大學等20多所高等院校及多個院士團隊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和新聯盟;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荷蘭、斯洛伐克、以色列、日本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學木交流和合作關系。
科研平臺 先后建成國家小麥改良中心衡水分中心、國家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國家級農作物品種抗旱性鑒定試驗站、農業部河北南部耕地保育科學觀測實驗站、河北省農作物抗早研究重點實驗室、院士工作站、國際聯合研究中心、河北省農業產業技術體系三個聯合試驗站等10多個科研平臺,擁有固定資產9000多萬元,其中儀器設備930臺件,價值3000多萬元。早作節水農業試驗站占地853宙,按照國內一流的目標進行建設管理,成為接納國內外專家開展合作研究的試驗基地。
優勢學科 抗旱節水農作物新品種選育是本所的優勢學科,先后育成小麥、玉米、棉花、谷子、牧草新品種50多個,累計推廣面積達3億多畝;河北低平原淺層微咸水高效利用技術研究和作物抗早性鑒定評價技術研究居國際先進水平,形成了農藝節水、生物節水、工程節水、管理節水的農業節水學科體系;以高丹草、飼用型小黑麥為主的牧草研究走在國內前列;天敵昆蟲生物防治技術研究和授粉規?;a技術在全國居領先地位。
年均承擔國家級和部級科研項目40余項。建所以來取得獲獎成果100多項,其中省部級64、國家級15項,獲河北省科技突出貢獻笑1項、省一等獎一項。獲國家專利60余項,獲植物新品種權15項,登記計算機軟件著作權4項,制定地方標準16項,發表論文1000余篇。
上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沒有了